最近不少人在社交平台发帖称,舌头底下突然摸到硬疙瘩,舔起来像米粒大小的异物感。一位网友口述经历:“原本以为是上火,但疙瘩两周都没消,照镜子发现是半透明凸起物”。这种被忽视的口腔异常,背后可能暗藏三大健康隐患。
临床数据显示,舌下腺导管堵塞是最常见诱因。当唾液分泌通道被食物残渣或结晶阻塞时,会在舌系带两侧形成黄豆大小的硬结,按压时可能流出咸味液体。这种情况常因长期咀嚼槟榔、饮水不足诱发,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反复肿胀。
更需警惕的是口腔黏膜囊肿。某三甲医院接诊案例显示,23岁患者误将舌下囊肿当作溃疡,自行刺破后导致感染扩散。这类囊肿初期触感类似硬疙瘩,表面光滑且无痛感,但直径超过1厘米时可能压迫神经,造成吞咽困难。
最危险的当属舌下肿瘤早期征兆。尽管恶性肿瘤仅占舌下肿物的3.7%,但某医疗机构的病理报告揭示,部分患者初期仅表现为无痛性硬结。特别是伴随口腔黏膜白斑、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群,出现不明硬疙瘩时应立即进行活检筛查。
口腔科专家建议,舌下硬疙瘩持续3天未消退需及时就诊。夜间用含碘漱口水清洁、避免辛辣刺激饮食等预防措施,能有效降低病变风险。目前微创激光治疗可在10分钟内清除多数良性肿物,全程几乎无出血。